目前分類:设计网摘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来源:network

不管你是不是设计一个网页的UI或是iphone的app,用一个框架图来开始时一个很好的主意。下面是18个伟大的UI的原稿。好好看看吧。(下面的英文都是名词,翻了反而不好)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network

在设计中,Photoshop可能是很多人的最爱,当然,肯定是我的最好,我喜欢使用他的原因不外乎他很简单,他很强大,他很容易创造好的灵感。当然,对于很多新手朋友来说,并不知道怎么样如何完美的设置你的Photoshop,这里,我以我个人的意见来分享给大家一些经验。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转自:百度联盟志

百度一下,关于“用户体验”一词的页面超过了1,880,000篇。如何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成为摆在所有产品设计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百度首席设计师、用户体验部总监郭宇就提升用户体验的网站设计,进行了精彩的解析与探讨。

一、被忽视的用户体验设计本质

          百度首席设计师 用户体验部总监 郭宇演讲中

       

       设计师不等于美工

           设计无所不在,但大多数企业不知道如何使用它。现代设计进入中国大概是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在欧洲,大概有一百年的历史。二十多年前中国是没有人讲用户体验这个词的。那个时代讲究技术和美术的结合,叫技术美学。一个产品,只要功能好,样式好看,就OK。二十多年后,这个概念在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发生改变,大多企业的高层也不理解什么叫设计,认为设计师就是一个美工。设计师本身也没有去提标准,自身的思维也只是停留在美工这个角度上。设计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设计师的本质并不光是把PPT做得很漂亮。在企业中,设计师应该拥有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去模拟未来发展的事情。

           比如,在5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问任何一个人,家电设计应是什么样子?所有人都会说,家电必须放在一个柜子里面,必须跟家具是一样的。而日本人却发现,其实家电应该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个东西,它有金属的外观,很轻巧,很好用。日本人的设计理念,使他们一举占领了市场。这说明,设计师要做一些创新的东西,用户的一些潜在的思维慢慢会被引导。

           设计师比较特别并经常使用的三种作法:观察、模拟和讲故事。

           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发现用户有一些什么困难,有什么潜在的机会,去发生改变,发现灵感,灵感变成产品,最终给用户去用。而不是传统的市场调研的方法,去问卷调查,把猜想可能是A和B的做法,只是让用户选择,然后确认一下。

           模拟就是把潜在的、新的产品模拟出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设计师进一步观察,发现问题,触发灵感,去改造概念。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上线之后,会更好、更接近于用户的需求。

           设计师还可以讲很好的故事,去说服公司高层去做一些新的产品。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从人的体验的角度去考虑,怎么去创造人的价值。设计本应首先考虑用户,其次是商业,而大多数企业恰恰相反。先考虑怎么赚钱,怎么去增加流量,而真正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用户体验——创新三动力之一

           商业创新通常有三大动力:商业模式、技术、用户体验。

           戴尔实现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他把电脑完全用直销的模式去卖,所以价格可以做得很低,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脑销售商。

           Intel完成了技术的创新,每8个月可以让CPU速度增加一倍,价格减一半,所以他统治着电脑领域几十年。

           用户体验则是第三种创新,这种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苹果五年前推出IPOD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MP3播放器产品。IPOD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功能,也就是播放,倒歌,但是苹果在用户体验方面做了很好的创新,东西非常好用,很简单。IPOD要加功能,可以加得很多比如说要删除一个歌,比如可以买歌买电影。但当时苹果要节约成本,用户也不需要。IPOD满足了用户简易、简单的体验。视觉上,IP0D白色的透明材料,在那个年代已经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顾客。

         二、如何管理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管理金字塔:

       

           用户体验设计目标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品有用,这个有用是指用户的需求。苹果90年代出来第一款PDA手机,叫牛顿,是非常失败的一个案例。在那个年代,其实很多人并没有PDA的需求,苹果把90%以上的投资放到他1%的市场份额上,所以失败势在必然。

           其次是易用,这非常关键。不容易使用的产品,也是没用的。市场上手机有一百五十多种品牌,每一个手机有一两百种功能,当用户买到这个手机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去用,一百多个功能他真的可能用的就五、六个功能。当他不理解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他可能就不会花钱去买这个手机。产品要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怎么去用,而不要去读说明书。这也是设计的一个方向。

           设计的下一个方向就是友好。最早的时候,加入百度联盟,百度批准后,发这样一个邮件:百度已经批准你加入百度的联盟。批准,这个语调让人非常非常难受。所以现在说:祝贺你成为百度联盟的会员。文字上的这种感觉也是用户体验的一个细节。

           视觉设计的目的其实是要传递一种信息,是让产品产生一种吸引力。是这种吸引力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可爱。“苹果”这个产品其实就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能够让用户在视觉上受到吸引,爱上这个产品。视觉能创造出用户黏度。

           前四者做好,就融会贯通上升到品牌。这个时候去做市场推广,可以做很好的事情。前四个基础没做好,推广越多,用户用得不好,他会马上走,而且永远不会再来。他还会告诉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东西很难用。

           用户体验设计经常犯的错误是,直接开发直接上线。很多人说,互联网作为一个实验室,我一上线就可以知道结果了。这当然也是一个正确的理念。但是在上线之前有太多的错误,那么就会大大地影响事态结局。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很准确地作出一些判断,作出一些取舍,在互联网这个实验室里,才能够做得更好。

       用户需求是根本,但用户需求不一定是功能

           百度在半年前推出空间,从功能上来说它比较其他同类产品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就是三个最基本的功能:上传文章,上传图片,交友。这三个功能,所有博客都有做,而且有更多的功能。但是那个时候,大部分的博客,不管是CSP还是门户网站,都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速度。性能很不稳定,文章上传了,可能登录就进不去了,可能上传的东西没了。其实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速度和稳定性。百度虽然才做博客,但百度有很大的平台,有很多的服务器,有很大的流量,完全可以从稳定性和速度上把这两个用户体验做好,其次再做一些功能。很难用的产品注定会失败的,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百度的搜索,可以用五个字归纳:快准全新稳。每一个字可以分解成很多小项,跟所有的搜索引擎PK,每一个字后面都代表着一种用户体验。一个博客一推出来就有几百个链接,几十种功能,很多网站说我可以这样做,国外都是这样做的,像MYSPACE做得很成功,我就把它照搬过来。但是很多中国用户其实跟美国用户是不一样的,中国70%的人是30岁以下的,以娱乐为主,而不是信息搜索为主。而美国是70%是30岁以上的,非常成熟和理性的这一类。很多功能拿到中国,中国人是不会用的。这就是你增加越多的功能,你就越增加产品的复杂性。

       怎么完成易用性这个任务

           百度就有一个专门做易用性这样的团队,每天请各种用户来做各种各样的调研。

           特别提出,不要忽视文字的力量。当年的EBAY,注册一个EBAY的帐户,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三步,原来是这样说的:“你只要在你的邮件确认一下你就成功了”。这样一句话,很长。但是用户不是一个一个字去读,他是扫描,他一眼扫过去,他的意向可能就是成功了。把成功两个字记住他就走掉了,不会再去确认这个邮件了。EBAY后来改成五个大字,叫“快要成功了”。五个大字,非常大。有户一看,我没有成功,我要做什么事,下面写邮件。所以几个字就让EBAY提升了10%到20%的注册率,相当于每天给他带来一百万的最终价值。

       怎么能让用户爱上你的产品

           可以通过视觉去改善,去提供一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百度和Google要做节日LOGO的原因,因为搜索这个产品也是太普通了。节日的时候做做LOGO,用户产生一种感觉、情感,黏度会更好。这一类的东西我们都可以从视觉上去提高。

           百度节日LOGO:      

       

       用户体验是一个多背景的梯形团队

           为什么多背景呢?首先你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先要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角度大量研究。然后需要技术人员去模拟UI的技术或者是后台的技术。视觉体验,又要从工业设计这个角度去看。这些事都要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人去做。同时还要分工程师,产品经理。甚至一些公司高层、市场部的人都要在一起工作。为什么说是梯型呢?因为第一要了解各个专业的人,他们知道些什么东西,你怎么跟他们合作;第二就是更专业。两方面都要去共同发展。这样整个联系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完整团队。

           另外一点很重要,UE设计并非由用户体验部来设计。百度成立用户体验部,是因为用户体验部可以协助其他部门更专业、更系统地去做用户体验这件事。

           百度每天几亿的流量,稍微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说百度搜索结果的摘要,你加两个字或者是减两个字可能就影响到一百万的收入。百度首页上之前的一句话叫“把百度设为首页”,最早是“设百度为首页”,就改一个字,每天会增加几千个以上的点击量。用户体验部要做的是指挥,而不是独自做专业的事,要让所有的人一起来思考问题,是跟其他部门在一起工作,提供给其他部门更专业更系统的用户体验信息,协助所有的人员来做这个事情。

          三、怎样在细节中改善用户体验

       关注用户体验的细节

           用户体验调研远不应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细节往往藏于用户说、做、想、感觉等各个具体行为之中——

           说:传统的市场调研方式,设计一个问卷,问用户喜不喜欢这个产品,或者给用户几种案,问用户喜欢哪一种,这就是说。

           做:这是比说更好的数据。看用户做什么。甚至不要说,从他的行为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人类学,设计学,心理学都是做这件事。人类学家费晓东,专门在中国的一个农村观察了60年。60年的变化,解放前,解放后,观察某个人的行为过程,他就得到这个人行为演变的规律。这种调研方式最近十年来已经被引进到设计里面去——设计一些场景,让用户去用,然后去看他做些什么。

           想:用户到底在想什么?他看到一个产品,上面可能功能很多,他可能脑瓜去想我不会用,我不知道怎么用,但是这只是他的想法,没有表达出来。怎么能够了解这种想法呢?让他一边想一边去说。激发他去说。比如为一个网页做调研的时候,就让用户想这个链接认为会到什么地方去。用户认为的地方可能跟网页点过去的初级设计页面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一个用户的数据。

           感觉:一个网站是很土还是很酷还是很贴心?这种感觉有一百种形容词,怎么能够把它真正发掘出来?这是细分人视觉的很重要的一个调研方式。

           脚:用户是用他的脚来投票的,非常简单的道理,你的产品不好,他就走掉了。

       从细节中洞察

           很多人做了很多调研,形成很多数据。但是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洞察。就是你不知道从这个数据里面去挖出一些信息形成设计标准。

           怎么从数据中得到一种洞察?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说在厨房里做调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看主人怎么去用电饭煲,这个过程,可能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更好的电饭煲。这是针对产品的调研。另外一种是花两个小时,观察主人从切菜到洗菜,到煮菜,到吃完饭,怎么去洗这些碗,这整个过程,发现各种各样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果是一个更好的,新一代的厨房用品,而这个跟电饭煲可能没有关系。

       跨国公司为什么在中国容易做不好

           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都会遇上挫折,也是细节所决定。

           NBA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他们把所有NBA的页面、新闻、各种各样的数据全部翻译成中文给中国用户去用,他们也请一些球星来,在中国办各种活动。

           但是他们忽略了什么?比如说用户要看一场球赛,自然需要一个赛程表,NBA给的是:第一,美国的电视台,对中国的有户,美国电视台没有任何意义;第二,美国的时间,中国时间是半夜。所以仅仅把所有东西翻译过来是不够的,要针对中国需求,很实在的去发现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让他真正去用。NBA可用性上面有问题,更不要说易用性的问题。很多跨国公司,只是把外面产品汉化过来,而没有去考虑细节问题。这跟技术没有关系,跟很有钱也没有关系。就是这些细节做不好,用户用脚投票,走掉了,不会再来了。

          四、百度对于用户体验,是如何实践的

        前馈与反馈

           上线之前百度要做调研,去发现用户自己没有说出来的一种需求,这就叫前馈。有一家公司叫OXO,他们发现当时所有的人家,厨房用具的把手抓起来都很不舒服,不是很圆滑,是金属的,抓起来手感不好,于是OXO把所有的厨房用具的手柄都做得很大,塑胶的,螺纹的,抓着很舒服。OXO的这种“把手”申请了专利,别人卖20美分刮苹果刀这类的小东西,他们就可以卖五美金。

           出一个产品给用户用,用户发邮件给你,或者他点击,或者他告诉你这个产品好不好用。这是反馈。有一个酒店,他们发现很多商务人员去酒店的时候,经常要在大堂里开一个小会议,因为房间里不够大。大堂并不是给他们开这种小会用的,酒店就去专门调查这些人的需求,做一些模拟的环境,让大堂迅速可以变成几个小会议中心,所有的商务人士,都往里面挤,这家酒店就把这个市场抓住了。

       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国外的东西百度不会照搬过来,百度空间就三个基本需求,写文章,放照片,交友。其他的功能如留言版、视频什么的以后慢慢加上去,加一个看一个的效果,看点击量,看用户反馈,喜欢就再往上加。稳定性,速度,是非常最关键的。别的根据用户需求加减。

       结构化地整合信息

           为什么做MP3搜索?因为百度发现搜索TOP,前十位,永远都有MP3。做这样一个搜索很自然。就像EBAY当年卖汽车一样,发现很多人已经在其他网站里面卖汽车的,我做肯定会成功的,因为已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互联网其实是信息的整合,我们就是在把不同类别的信息整合起来,这也就是一种垂直搜索的模式。

       维护用户真实选择的结果

           MP3 页面中“MP3榜单家庭”榜单不放在首页。如果把榜单放在首页,用户自然去点击,点击越多越不真实。百度把它隐藏起来,完全是真实数据做出来的。所以很多唱片公司以百度的榜单来作为他们专辑或者选歌手的一个量化标准,这成了他们市场的一个标杆。

       弥补缺省,创造资源

           “百度知道”推出来一年多时间,已经解决了一千多万个问题。为什么做“知道”呢?第一,很多信息在网络中是没有的。第二,很多人喜欢用智能语言来提问,比如说鸡蛋不应该跟什么放在一起。用户想用关键词搜索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用什么关键词来查找想要的信息。第三,很多关键词搜索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比如说搜索“苹果”,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水果也可能是电脑。搜索引擎没法判断用户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所以正确答案埋没在几千万个答案里面,用户不知道真正的答案。

           “百度知道”推出后,一切变得非常简单。只要提出任何一个问题,五分钟之内,一定会有人给你回答。每天知道可以解决将近五万个问题,可以想像,两天就可以看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而每一个答案,通过投票,最佳答案就沉淀在里面,成为网络上搜索的结果。所以百度知道是搜索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创造工具,更要创造规则

           如果要建立一个搜索社区,不仅仅是设计工具,还要设计规则。

         比如积分制度、专家团。如百度知道,有人会问,用户为什么要给你回答问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而社区的用户讲究的不是达到多少现实利益,更多的是成就感。给用户奖励积分,评选最佳答案,用户回答问题分数提高,成就感很好,晚上不睡觉也必须要回答几十个问题。这种感觉就是一种规则,就是我们创造一种社区的规则。所以规则和工具很重要,能够让社区有良性的发展。

       不去干扰、阻挡交流

           百度贴吧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关键是不用注册,不用找分类。你只要输入任何一个词,一点搜索,你就可以到目标区里面讨论,没有门槛的设计非常重要。贴吧的目的是让用户去交流,注册用户不重要,分类也不重要,不要去干扰,去阻挡他们进入这个讨论区。

       关注用户需求,量多成产品

           为什么要做音乐掌门人?因为很多人已经在贴吧都讨论,不管是摇滚歌曲还是歌手都有。这些信息跟用户的行为有关,积到一定的量,用户需求明显,产品自然诞生。百度百科也是一样,很多人在知道里面去讨论,说某个词不懂,类似情况达到一定量,百度就关注到了用户这个需求,百科诞生。“某个词”发展到现在,估计已经有六七十万词条,不断地积累。这是开放的辞典,就是任何字,任何词条都可以不断去改,总是有几十个人在一起去编同一类词,所以用户可以更方便的找到准确的信息。

       适应用户,而不是去改变用户

           “百度空间,稳定快速,先减后加。这是去适应用户的过程,而不是说要去改变用户,用户的习惯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2006年百度交给华尔街的年报上,封面是一针一线,封底是《清明上河图》。专注一针一线的细节,就是一副宏伟的《清明上河图》——这就是提升用户体验设计的真正力量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佚名 来源:网络

本文先引用几句话:

  “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

  “门户网站都想着是怎样省钱,而不是怎样花钱来买技术。”

  “搜索引擎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领域,进入的门槛比较高。”

  “只是优秀还不够,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google十大真理)

  “做搜索引擎需要专注” “对于一项排到第四的业务,门户很难做到专注。”

  “用户无法描述道他要找什么,除非让他看到想找的东西。”

  “所谓楔形,其实就是个倒三角,倒三角的尖端部分代表搜索技术,中部是基于技术的产品应用平台,最上端是对整个搜索引擎用户人群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现代公司竞争最关键也最捉摸不定的所谓品牌。”

  “楔形”蕴涵的另一个意义是:楔子要打到墙里,尖端是否锐利很重要,但楔子的破坏性有多强,究竟能在墙面挤压出多大的空间,其中端、后端的沉稳与厚重才是关键。

  搜索引擎的技术和理念都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的,更是需要长期不断的完善进步的,绝对不要认为可以一蹴而就,要达到一个相对成熟领先的搜索引擎从开始到领先的周期一般需要是四年。着急不得。原因是因为搜索引擎太复杂,而且“用户无法描述他要找什么,除非让他看到想找的东西。” 一切都需要摸索,尝试,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用户的需要得一点点的挖掘。

  搜索引擎是一个产品,给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需要长期的不断的改进升级调整才能持续不断的提用户体验,需要满足用户不断增长并且变化的需求、需要不断适应网络的变化。这是因为网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网民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千万不要把搜索当成项目来做,做完了撂那让用户去用那你肯定没戏。在搜索引擎领域是讲体验的、新的引擎如果用户体验一旦整体上有领先一年以上的差距并且持续2年,那前期的领先者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因为搜索引擎的用户转移成本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而且口碑是最佳的传播方式。如果一个搜索引擎不能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那对于这个搜索引擎来说就等于死亡。我们一般形容搜索引擎的领先是以时间计算的。比如:中搜离百度整体差距×年,百度离google的整体差距×年,……只要你能在用户体验上保持一年的领先优势持续2年,不需要炒作,一切纷至沓来。在用户体验面前,任何的炒作都显得很渺小。

  作垂直搜索引擎,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无论理念文化、产品管理、应用、技术都和搜索引擎的楔形理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要做好一垂直搜索必须解决这几个方面。楔形的尖:垂直搜索技术。

  垂直搜索技术主要分为两个层次:模板级和网页库级。模板级是针对网页进行模板设定或者自动生成模板的方式抽取数据,对网页的采集也是针对性的采集,适合规模比较小、信息源少且稳定的需求,优点是快速实施、成本低、灵活性强,缺点是后期维护成本高,信息源和信息量小。网页库级就是在信息源数量上、数据容量上检索容量上、稳定性可靠性上都是网页库搜索引擎级别的要求,和模板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对具体网页不依赖,可针对任意正常的网页进信息采集信息抽取……。这就导致这种方式数据容量上和模板方式有质的区别,但是其灵活性差、成本高。当然模板方式和网页库级的方式不是对立的,这两者对于垂直搜索引擎来说是相互补充的,因为技术只是手段,目的是切反用户之需。本文谈及的技术主要是指网页库级别垂直搜索引擎技术。

  搜索引擎的确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几年前相关的人才也比较少。现在搜索技术人才多了,相关的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得相对以前而言更加成熟,但是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垂直搜索大致需要以下技术:

  1. 信息采集技术

  2. 网页信息抽取技术

  3. 信息的处理技术,包括:重复识别、重复识别、聚类、比较、分析、语料分析等

  4. 语意相关性分析

  5. 分词

  6. 索引

  信息采集技术,垂直搜索引擎spider和网页库的spider相比应该是更加专业,可定制化。可定向性的采集和垂直搜索范围相关的网页忽略不相关的网页和不必要的网页,选择内容相关的以及适合做进一步处理的网页深度优先采集、对页面有选择的调整更新频率……,采集可通过人工设定网址和网页分析url方式共同进行。垂直搜索对信息的更新有着特别的要求,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信息源的稳定性(不能让信息源网站感觉到spider的压力)2.抓取的成本问题3.对用户体验改善程度。根据以上几点制定一种比较好的策略,要做到恰到好处。策略上可以评估网站/网页更新的系数、网站/网页的重要系数、用户点击系数(或曝光系数)、网站稳定系数……,根据这些系数来确定对这些网站/网页更新的频率。再由于新信息和更新了的信息list页面前面或者首页,所以对网页进行很好的分级可以以低成本很好的解决更新问题,系数比较低的网页一月update一次,稍微高点的一周update一次、中等的几天到一天一次、高的几小时到几分钟一次。类似搜索引擎的大库、周库、日库,小时库……

  基于视觉网页块分析技术,模拟IE浏览器的显示方式,对网页进行解析。根据人类视觉原理,把网页解析处理的结果,进行分块,再根据需要,对这些块进行处理,如:采集定向、介绍抽取和一些必要的内容的抽取正文抽取……

  结构化信息抽取技术,将网页中的非结构化数据按照一定的需求抽取成结构化数据。有两种方式,简单的就是模板方式,另外就是对网页不依赖web结构化信息抽取方式,这两种方式可以互取长处,以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满足需求。垂直搜索引擎和通用搜索引擎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网页信息结构化抽取后再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的处理,提供专业的搜索服务。所以web结构化信息抽取的技术水平是决定垂直搜索引擎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其实web结构化信息抽取在百度、google早已经广泛应用了,如:MP3、图片搜索、google的本地搜索就是从网页库抽取出企业信息,添加到其地图搜索中的,google通过这种技术正在颠覆做内容的方式。同样的技术应用还在qihoo、sogou购物、shopping等各种应用中体现。

  简单的语法分析,简单的语法分析在搜索引擎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简单的语法分析来改善数据的质量,低成本的获得某类信息,改善排序,寻找需要的内容……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去重、聚类、分析……,这根据需要相关的技术就非常多。

  数据挖掘,找出您的信息的关联性对于垂直搜索来说非常重要,有效,可以在这些相关性上为用户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分词技术,面向搜索的分词技术,建立和您的行业相关的词库。注意这是面向搜索的分词,不是面向识别和准确的分词。就这个工作安排十几个人不停的维护也不会嫌多。

  索引技术,索引技术对于垂直搜索非常关键,一个网页库级的搜索引擎必须要支持分布索引、分层建库、分布检索、灵活的更新、灵活的权值调整、灵活的索引和灵活的升级扩展、高可靠性稳定性冗余性。还需要支持各种技术的扩展,如偏移量计算等。

  其它技术,略。

  垂直搜索引擎的技术评估应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1. 全面性

  2. 更新性

  3. 准确性

  4. 功能性锲形的中和尾:产品应用平台和对搜索引擎文化理念的理解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产品的模式是最重要的,技术只是手段、工具、途径。用户不会关心你的技术是如何实现的、更不会关心你的技术水平是什么样的,只要用户感觉: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很好用,而且是最好用的。那么你的产品就OK了。

  考虑一个产品的模式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如:用户需要什么?需求有多大?能不能完整的实现用户的需求?需要什么资源?怎么做到?竞争分析?差异化?根据自身情况能做到什么程度?怎么样保持领先优势?能否收到钱?怎么样收钱?怎么样推广?需要多少时间?如何保证在时间窗口期内有效完成进度?如何分步分期优先完成用户最需要的需求?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我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和挖掘用户自己也无法表达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改善?分期需要多大的投入?如何降低整体成本和前期成本?如何分期投入?投资回报比?周期?……

  1. 确解用户之意

  任何应用最难的就是了解用户的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

  建立完善的、快速的用户意见反馈机制和用户需求调查机制,所有人都应倾听用户的牢骚、建议。不断的分析、修改。

  2. 切返用户之需

  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纷至沓来。不需要炒作,请把您的资源多多花费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上来。

  3. 不要干扰用户的意图,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技巧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还在yahoo使用google的搜索的时候,华尔街的几个分析师来评估这两个搜索哪个好用,去掉logo。结果一致评价yahoo的检索效果好。因为yahoo是使用的google检索结果,并且对热点关键词进行了人工调整。但是一转身这些分析师回到自己的电脑边查询东西,不约而同的打开了google。

  4. 细节决定成败

  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在海量的信息时代,如果不能妥善的整理信息,那就等于没有信息。每个页面的每个字,每个像素、图片的放置都值得花费时间去琢磨。把用户最需要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次需要的放置到更多页面,不需要的扔掉。

  5. 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不仅仅要关注80%的用户的80%的需求,20%的用户的20%的需求是您成败关键所在。

  6. 专注

  这么多需要你解决的问题,你还能干其它事情?对于一个排在第四的业务你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垂直搜索引擎的成功肯定不是具备良好资源的行业门户、也不会是大搜索的公司,必然是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搜索引擎公司。因为只有专注,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7. 创新

  失败不要紧,但是如果搜索引擎公司没有创新,那这个搜索引擎公司必然面向的就是死亡。

  8. 需要完全掌握主要技术。

  一个核心业务不可能通过外包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虽然找个大公司外包技术看起来很美丽,很快速,甚至成本比较低。但是这是在毁灭你的将来。因为这是产品,不是项目。产品是需要不断完善调整的,用户的需求也是变化的需要挖掘的,互联网也是变化的,你外包技术绝对不可能做到灵活、及时满足各种变化。在和竞争对手竞争的时候您如何保持您的领先优势?(前文说了,如果被对手保持领先一段时间,那么你之前的领先优势就荡然无存)。这里还没有考虑竞争问题,购买其它搜索引擎公司的技术,对方会不会把真正的技术毫不保留的卖给你。再说,卖你你你能搞懂吗?技术再困难也要自行解决。否则你注定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购买核心技术缩短研发周期、成本、风险,再在这个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

  这是垂直搜索的技术门槛,看似不高,其实很高。

  对于技术问题可以迂回解决,用最简单的技术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用户是不会关心技术实现的。

  模板方式可以是网页结构化信息抽取技术的补充。对于可行的应用早期采用模板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chinabbs就做的很好,用户的主要需求是要浏览到好的帖子,所以加强内容的建设,找高水平的编辑做推荐,而且在界面和易用性上也很不错。领先qihoo。技术方面他们初期采用的应该是模板自动生成方式采集论坛信息,比qihoo技术水平差,但是这目前不是用户需求的关键,而且qihoo技术水平层次虽然高但是如果不成熟,体现给用户的东西未必就强。Chinabbs接下来再解决技术难点,在技术上有提升,那么他就能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了。(但是话又说回来,招聘好的编辑很容易,技术要提升一个层次并且成熟很难,而且很耗费时间,当然用户习惯和知名度也是需要很长时间培养的)

  9. 用最简单的技术实现用户最迫切的需要

  技术重要,但是技术的使用得当更重要,技术是为用户体验服务的。只要能满足用户需要,什么技术都可以,简单不代表不行,用最简单的技术实现用户最迫切的需要。百度的整体技术我认为离google中文至少有1年以上差距,很多方面差距更大,但是百度的效果比google好,原因就是将简单的技术用于实现用户迫切的需求。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来描述简单的技术实现需求:我把我们的基于视觉的网页块分析的正文抽取技术演示给一好友看,好友看后说:我们也实现了。我大惊,他们不是做搜索的,居然也实现了! 他告诉我他们实现的方法后,我再次吃惊,深感简单的技术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虽然不完全解决,但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对网页的html进行分析,将整段文字中没有html代码的文字提取出来,这就是正文。(惊叹!!如此简单!!注:他们的信息源都是这样的格式)

  10. 根据中国本土互联网特点,强力的antispam,对信息进行清洗。

  11. 很多人误解垂直搜索就是把相关的行业网页做一个采集,进行正文抽取,实现搜索,完成信息册查询。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这样无法和网页搜索竞争,网页搜索很容易就可以将网页库按行业分类、按地区分类。

  垂直搜索应该是对垂直行业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有效的整合,为用户提供网页搜索无法做到的专业性、功能性,为用户提供深一步的服务和完整的体验,而且不仅仅是提供信息的检索。垂直搜索是和信息搜索有本质的差异化的。

  12.专注用户体验的改善,任何的宣传炒作都是空乏无意义的,搜索引擎的核心在于用户体验,你只要改善用户体验,比别人强一点点,那么其它人的炒作和宣传都在为你打工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作者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要怎么样才能真正了解用户来设计产品呢?之前我聊过几种方法,像Personas,Usability Testing等等,很多同学可能也能陆陆续续看到了解过几种设计方法,我想今后的几篇Blog都会围绕这些方法来写,和大家分享我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和心得。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作者:

当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网站的体验设计,流程设计,交互设计,颜色的交互,语言的交互,等这些针对性比较强和细节性比较突出的网站功能以及网站操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去忽略了网站最为影响体验的一个部分---网站整体的广告体验。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作者:

也许你刚刚来到一家公司,他们希望进行一些“可用性”工作。你可能是一名UI设计师,业务分析师,或前端开发人员,一名产品经理,或者负责用户体验部门的经理或副总。你知道,如果更好地了解使用产品/软件/网站的人,就可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软件/网站。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在哪里,用户体验这件事,现在就归你管了。

那么,你也许会希望建立一个关于用户体验(UX)的过程,当然,这样一个过程可能是物有所值的,也可能会带来灾难,但是,其中隐藏着很多机会,能改进产品开发的过程,当然,也包括产品本身。

要建立这样一个过程,该从哪里开始呢?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需要避免哪些问题?如何能保持自己的动力,保持热情,保持专业而不气馁?

为什么要建立用户体验过程?

• 用户体验过程有助于开发出人们期望得到并可以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
• 用户体验过程可以节约时间和金钱

记住,这两点都强烈地关联到了公司里很多人都重视的:金钱。不管是通过销售所得的收入还是通过节约带来的开支减少,从财务影响着手来解释用户体验活动的价值是切实可行的。

从小处着手

从小处着手可以防止你不小心贪多嚼不烂,也可以帮助你脚踏实地地开始建立这样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比一开始就对过程中所有方面进行根本变革更有效。

记得把UX活动和产出物记录下来,并跟踪它们的进展,将来在解释你的UX过程时,它们自有用武之地。

找到业务驱动因素,并对它们进行跟踪

简单而言,让数字说话。找出公司的目标,并让用户体验过程的目标和它保持一致。例如,如果公司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技术支持电话的数量来节约开支,那么让你其中一个主要的UX目标是改善可用性,提高产品的自服务率,并对过程前后技术支持电话数量进行记录分析。

提前计划UX活动

从一个小一些的项目着手的另一个好处是你更可能在项目计划上施加一些影响。在早期阶段参与项目计划让你有机会为项目团队把UX纳入开发进行准备。

要深入,不要铺开

避免把你自己分布到太多的项目里去。如果你是公司里唯一一个进行UI设计和可用性研究的人,项目经理们可能会希望你帮他们辅助每一个项目。你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么做。因为你服务的项目越多,你的服务质量就越有可能打折。而且你很快就会精疲力竭,没法进行实质性的改变。资源有限而需求很大的时候怎么办呢?一个折衷的办法是,发展你的UX团队,而在开始的时候尽力不要铺得太开。

要现实,也要灵活

对公司在UX方面的支持做一个现实评估,然后相应调整你的期望。如果公司里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UCD和可用性测试的概念,你可能不应该开展长达数月的人种学研究或花费一大笔钱去进行实地可用性测试。

灵活一些,在陈述你的观点和建议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看到你会照顾到各个方面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折衷。

记住:有很多摘得到的果子,别太担心怎么才能摘到它们,只要保证把它们摘下来就行了。

注意刺儿头,但不用避开他们

没有人希望听到用他们的方法将会得到不好的产品,或者会让公司损失金钱,没有人会希望听你说,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关键是给他们看,而不是说;是说服,而不是陈述,使用屏幕/视频捕捉工具,例如Morae;说服开发人员通过概念设计和原型开发你会让他们的工作更容易,花费的时间更少。让产品经理们看到你可以帮他们更好地定义业务需求。

有耐心,设立清楚的期望值

在建立一个新的用户体验过程时,保持耐心最不容易。好的UX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有创意

因为你的资源几乎总是很有限,必须有创意,让你的团队看到,UX的活动并不需要很昂贵或需要很多时间: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作者:Fred Peters 译者:Heiyoo

每个人都想增加自己的blog的读者订阅数,这个文章提供了35个如果提高RSS订阅量的方法。这个是作者RSS订阅系列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讲了RSS订阅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提高RSS的订阅数:

1. 产生吸引人的内容。我很讨厌把这个放第一条因为每个人都这么建议,但是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没有理由来订阅你的博客除非你提供值得一读的内容。你必须给你的读者一个理由来再次光临你的blog,如果实在没有理由吸引他们再看一次,为什么他们要订阅?

2. 每天发布文章。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人们会订阅一个博客,这是为了让他们不会错过想看的每一篇文章。因此,你必须写足够好的内容并且以较高的频率发布,这样会使得订阅者不得不仔细的阅读你的RSS以免错过精彩部分。我认为每天一次是比较好的,你的读者也就不会错过你的任何一篇文章了。

3. 不要匆忙的写标题。 发文章前仔细想一想标题,读者不会去订阅一个标题无法准确反映内容的blog。

4. 使用大大的橙色的RSS图标。 有RSS订阅习惯的人肯定会去找这个橙色的图标,这已经是公认的了。我也看到过使用不同颜色RSS图标的站点,但它们始终没有橙色的看起来那么容易发现。总之,不管使用什么颜色,目的要让读者方便的发现它。

5. 把RSS图标放在页面的上方。 如果你想让你的读者通过点击RSS订阅图标来订阅你的blog,那么就把这些图标放在页面的上方,大家也更乐意去订阅容易找到RSS图标的站点。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 让RSS feed显示你的全部内容。 RSS订阅者大多不太喜欢去订阅一个RSS feed只显示部分内容的站点,我也不会这么做。我订阅了超过300个blog,当然我不太可能阅读所有的文章,因此我更喜欢扫描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我很希望能扫描到全文而不是片段。Performacing列举了41个让blog失败的原因,Vandely Website Design也写了很有意义的全文发布与片段发布RSS feed效果全对比,dcr.Blogs也写了你需要使用全文发布RSS feed的6个原因。如果你不相信这条理由的话,可以看上面的提到的文章。

7. 允许你的读者可以通过email订阅。 对于很多写blog的人来说,很难想像那些不用RSS阅读的人们,但是请相信这些人其实占据了多数。由此,你需要为这些人提供一个订阅你blog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电子邮件向他们发放你的文章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用电子邮件。现在能提供这样服务的提供商很多,我在使用的是Feedburner。Feedblitz是另外一个较受欢迎的提供电子邮件发布的服务提供商。John Chow写了通过电子邮件增加你的RSS订阅量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Enterprenuer's Journey就是使用这一点很成功的例子。

8. 减少订阅的步骤。 使用Feedburner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点,因此我强烈推荐Feedburner的订阅服务。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说通过Feedburner的好处。通过对MarketingExperiments.com的研究发现,如果减少订阅步骤到只有一步,将会大大的增加其订阅量。Shoemoney的如何通过Feedburner增加你的RSS订阅量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9. 写一篇介绍RSS与如何订阅的文章。通常写blog的人总是会试着熟悉每一项技术,但是不要忘了很多人还不知道RSS是什么,如何去使用。你应当写一篇什么是RSS如何订阅的文章,并把文章放在容易发现的位置。Darren Rowse写了什么是RSS的文章就很好,DoshDosh也写了如何让你的读者学会订阅,同样的Rich Gilcrest也写了RSS feeds的相关文章。

10. 写一篇文章介绍如何使用RSS阅读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RSS阅读器也不知道如何体验其中带来的乐趣。如果写一篇针对不同RSS阅读器的使用文章就很棒,Scobleizer 最近会见了Bloglines的总经理Eric Engleman,你可以把这个Bloglines介绍RSS订阅的视频嵌入到你的blog。

11. 在每个文章的结尾加上RSS订阅的提示。当一个读者读了你的好文章后,他会很乐意去订阅你的站点,因此在每个文章的结尾加上大大的橙色RSS图标会使得这一切变的容易。Daily Blog Tips把这个列为建立Blog的40条建议的其中一条。

12. 使用MyBlogLog插件。要求读者订阅是个提高增加订阅量的好方法,但是有时读者需要受到多次你的“鼓励”才行,可能他们还没有想到要订阅或者他们还没有开始使用RSS阅读器,这时你可以通过提示他们你的站点可以通过RSS订阅。MyBlogLog的插件使得你可以跟踪访问你的站点的读者并给他们发消息提醒他们可以订阅你的站点。当一个新的MyBlogLog访客出现在你的blog的边栏时,就可以通过给他们发消息来油耗的提醒他们订阅站点,当然,你也可以同时给他们发一个RSS地址。

13. 使用Bumpzee插件。 这个插件和MyBlogLog的插件差不多,通过这个也可以跟踪访客,给他们发消息。

14. 使用BlogCatalog插件。 这是另外一个和上面两个插件功能差不多的东西。

15. 确保浏览器能自动发现你的RSS feed。你可能注意到了浏览器会有一个小的RSS图标,这个图标是在当浏览器自动侦测到这个页面有RSS feed时加上的。访问下你的站点确保浏览器上有这么一个RSS的小图标。有些订阅者就是用的这个方式订阅(译者Heiyoo说,俺也是)。我想你不希望因为RSS没有被浏览器自动侦测到而丢失读者吧?

16. 使用What Would Seth Godin Do插件。这个插件允许你向你的新订阅者们问好。

17. 给在你blog留言的读者发电子邮件。如果一个读者愿意留言就说明他们极有可能订阅你的blog,那么就请求他们订阅你的blog,确保你的邮件对于读者来说能体现你的个性

18. 如果读者给你发邮件,请务必要回信。 如果读者愿意给你发电子邮件就说明他们极有可能订阅你的blog。如果不及时回信就不能确保读者们会去订阅你的站点,这一点很重要,不要让你的读者们失望。

19. 在留下blog评论的时候也留下你的RSS地址。在其他我不确定这么做是否合适因为我觉得这么做可能会赶走我的读者,然而这也可能会极大的增加的订阅者。是否使用这点我觉得还是让您来判断比较好。

20. 确保你的文章是独一无二的。当一个读者只能从你这里得到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信息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订阅你的blog,如果你在写别人写过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也极有可能去读别人的blog。

21. 让你的文章适合快速扫描。读者们都希望能迅速的扫描内容。让你的文章适合快速扫描会使得读者能够轻松阅读你的文章,尤其他们在使用RSS阅读器的时候。读者们通常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每一条feed,因此写适合快速扫描的文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2. 使用有趣的标题。 确保你的标题很吸引人。使用RSS阅读器的人会经常只扫描一遍文章标题然后再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如果你的标题不够吸引人他们就不会订阅你的blog去阅读你的文章。当然,你要确保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是吻合的,如果读者不能获得希望到得的主题,通常我们会失去这么一个读者。建议去Digg或者Sphinn学习学习优秀文章的标题是怎么取的,这些优秀文章通常有很棒的标题。

23. 提供免费的电子书。这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好方式,可以吸引读者来获取更多他们希望得到的内容。

24. 通过Feedvertising插件提供免费内容。这个插件只会向通过RSS订阅的用户显示特定的内容。你要知道,如果用户能获得更多的内容,他们也就更加愿意订阅你的blog

25. 去其他的blog做客。通过去其他blog做客,你会让更多的blog写手们认识,这会带来一定的订阅量。当然你需要写有价值的内容回复,这样会有机会吸引到更多的新订阅者。

26. 参阅blogger聚会。这个方式可以让很多的blogger和读者参与其中,你越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就能获得越多的订阅量。

27. 鼓励其他blogger在你的blog留下内容。这样不仅会提升你的blog的内容价值,也会吸引其他blog的读者来到你的blog,顺其自然的其他blogger的读者也就成了你的读者。

28. 使用视频。 拍摄一段视频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目前并没有很多的blogger使用这个方法,因此这个必定很出彩。

29. 在论坛里活跃。在论坛里积极参与打造你的个人形象,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在某方面的长处,也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你的空间,来订阅你的blog。这里是可以让你的blog更好的10个论坛。

30. 在email签名与论坛签名里写上你的RSS feed地址。这会使得与你有联系的人方便的订阅你,我很喜欢这个方法,可以很方便的让读者订阅。

31. 引用其他blog的文章。 通过帮助得着找到其他的优秀内容,你可以拥有更多的读者,因为你的读者会更愿意订阅你的blog,你引领了他们获得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32. 把RSS feed发布到RSS目录里。 通过这个方法,会有更多的读者通过feed寻找到你的blog。 你可以参考DotSauce写的55个RSS目录列表。

33. 通过付费广告带来更多流量。 要是点击付费广告的读者对你的链接感兴趣,或许他们就会订阅你的blog。我建议使用Google Adwords或者Stumble Upon这两家付费广告。

34. 你的文章应该包含你鲜明的观点。 读者更愿意通过你的blog去发觉你的观点,资源与信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到然而你的观点只能由你来提供。

35. 公开你的订阅数。我建议公开你的订阅数一旦你的订阅量达到了100,人总会是有群众效应,如果发现很多人订阅了你的blog,新的读者们自然也会愿意去订阅你的blog,这是blog圈的一条信则:)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IT专家网 作者:emma

什么时候软件会令人生气?有一个时间,就是当一个受欢迎的软件刚刚发布新的版本,我们是如此激动以至于等不及要使用了。现在,一些软件似乎是故意要这样设计来让你生气,那些削弱了完美应用程序的日落策略导致永久更新和注册请求中的每样东西都是这么别扭。商人们接管了产品的设计,产品也就越来越差劲了。

  我们也讨论过要列出那些软件中最令人恼火的软件设计的列表。我们那些软件发布商们可以倾听。

  1,侵犯隐私的探究

  我知道软件发布商们希望他们的工作得到回报,但是认同系统不起作用。一些技术的设计目的是让我们诚实,但是却采用了最令人讨厌的计划来监控我们。

  例如,Adobe Systems Inc.和 微软公司,Palm Inc. developers, Intuit Inc.以及其他一些厂家广泛使用的产品key。这些key的问题在于每次你要换台机器,或者出于某种原因必须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就很不方便了——在某些情况下,逼得我们不得不去求助于客户支持的脆弱的怜悯(或者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资源。)

  如果没有办法摆脱产品key的话,我希望更多的公司可以学学电子邮件地址的捆绑授权,这样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可以仅仅下载应用程序,然后通过输入你的地址和你创建的密码来获得key。Adobe对他的注册客户采用这种方式,还有一些游戏下载网站。

  此外,毫无疑问,反隐私的措施即使不说也会完成的,再一次,提到了微软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讨厌的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它让微软件可以检查你的操作系统是否是盗版的——当操作系统工作良好的时候(你可以在PC World上阅读Harry McCracken有关去年夏天的WGA认证服务器崩溃的看法,或者来自Scot Finnie的Computerworld封面文章)。然而微软几乎需要所有有关Windows的东西,(例如,Windows Defender 反间谍软件的应用,或者是不重要的升级),这严重地影响了你,你不得不一次次地向公司证明,证明你的Windows 拷贝是经过认证的。

  2,DRM 的混乱

  数字权利管理——对数字媒体的拷贝和录音保护——有如此多的级别,非常令人讨厌,我几乎根本不能开始听它们。但是最重要的是DRM中缺少对跨格式的标准化,我一直对于苹果公司,微软,RealNetworks唱片行业以及所有其他播放器的情况感到不满,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根本不关心消费者的音乐和视频。要为iPod购买一种格式的歌曲或者电视表演,同时为我的PC购买另外一种格式,而DVD播放器又换了一种格式等等,我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对的。

  我现在还在麻烦当中,设备认证的问题。如果上帝不许的话,你应该忘掉在你的旧PC上去掉iTunes的认证,你必须要感动天地才能为另外一台机器获得允许。没有更好的方式了。

  3,永远不能说永远

  在安装后,注册你的新程序的时候会礼貌地弹出一个窗口或者一条信息提示你一个新的更新。但是当请求或者提醒反复出现而你却无法去掉它的时候,会令人很恼火,我开始看到红色。我在这里说的是,带有“稍候再提醒我”的提醒窗口,但是却不给你机会说,“不,永远都不要再问我。”

  一家大型防病毒供应商——赛门铁克,和McAfee——都是这里提到的最过分的。如果他们或者其他一些软件供应商想要强制他们的客户注册或者升级,他们应该咬紧牙关这样做。而否,请给我们一些选项——永远不要再弹出来。

  4,注册垃圾信息

  我理解,当我注册软件的时候,我把我自己暴露在至少是一些广告面前,来交换升级和tip。但是我希望我能立即看到默认的隐私设置,所以我可以轻松地修改那些我不想要的。大多数的公司都让你点击隐私策略,然后连接到你可以做这些更改的页面上去。

  当默认的选项不是“离我远点”的时候,也很令人恼火。让我为新闻信件,销售信息,来自第三方之类的东西签约。默认情况下我应该是不收到任何东西。
5,“请”和“谢谢”发生了什么?

  同样令人恼火的是,当你不在的时候它们做的事情。这可能会有几种形式。例如,我的同事Danny Allen,发现Firefox的自动更新非常讨厌。“Firefox,我爱你,我真的爱你,”他写道,“但是如果你每次安装哪怕一丁点的更新发布的时候,你都让我必须等待(因为你在没有问我的情况下就下载了),那么我不得不转而使用Flock了。”

  另外一个变种就是应用程序在电脑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自身,或者是一个帮助应用程序,根本没有获得我的批准(想想看QuickTime 或者Acrobat Reader)。一些出现在系统右下角,所以你可以手工地关闭它们。但是还有一些甚至不给你这样的机会。还有一些简单的不允许你卸载自启动,除非你卸载整个应用程序。我还没有想到办法去掉VeriSign的用户认证软件,它预先安装在我的HP笔记本中,一开机就运行。

  6,不要给软件加太多附件

  沙滩上的落日是很美的,但是当一个日落策略触及你的个人财务和防病毒程序,就不是一个美妙的情景了。如果你的微软Money的版本超过了2年,或者你的Intuit 公司的Quicken超过了3年,那么它们就不能自动下载财务交易了。如果你的财物部门支持的话,你最好是把你的事务数据以支持的格式(通常是.ofx)导出到文件中去,然后手工地导入Money o或者Quicken。

  使用防病毒软件,你通常不能在较老的版本上使用新的病毒识别文件,周期。很明显它被有计划地放弃了。

  Intuit 和Microsoft都坚持说他们没有为较老的Quicken 和 Money的版本提供自动下载的资源,然而他们开发了具有用户想要的特性的新版本。这绝对是并且是完全是胡说。真相就是通过抽取对关键产品特性的支持,公司可以让核心客户升级,无论他们是否想要新的特性。

  考虑到这种想法,有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少一些的费用来继续得到老产品的技术支持。我的意思不是吝啬鬼——如果你用一个老版本可以得到所有你想要的,那么为什么要换成一个新的版本,在这个新版本中你所依赖的特性可能会完全不同的?要继续把病毒识别码打包成一个老版本Norton 或者McAfee能使用的文件格式真的有这么难吗?

底线就是故意让你的软件作废,然后让你买个新的版本,这真是令人恼火。公司们应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健康地保住他们的底线。

  7,不一致的Windows应用

  Windows提供给软件开发人员很多自由,让他们创造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运行的程序。这可以带来很大的创造性。但是我希望他们可以解决一些基本的行为标准,这样我就知道期待些什么。

  例如,和其他应用程序不同的是,Adobe的InCopy继续闪烁着鼠标,即使它不是前台应用程序。所以如果你点击iTunes改变音轨,心烦意乱,然后回到你的桌前,你仍然看到InCopy中鼠标在不停闪烁,然后你觉得你是在用这个应用程序开始的工作——直到你敲击键盘,并且iTunes播放了其他歌曲。

  这种类型的不一致是普遍存在和令人迷惑的。假设,从一个窗口切换到另外一个Excel,Word,和大多数其他应用程序,在你能够做其他事情之前,你需要在他们的窗口上点击一次来切换焦点。ITunes可以让你在第一次点击的时候访问菜单,Firefox可以让你点击一下做很多事情。这些系统没有错,但是让我们来决定点哪一个。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sina blog 作者:陈永东

  近阶段,对威客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昨天新浪博客推荐了“威客网”CEO刘锋的文章《关于威客不属于web2.0的说明》,称威客不是Web2.0。前两天,又有报道称“威客界掀波澜惊现‘招标任务’模式”,似乎提出了威客方面的新模式。还有前期,“淘智网”CEO龚兵提出了“C2C威客”,“威客网”CEO刘锋提出了“威客地图”,都引起了业内不少人士的热议。对于这些这点问题,我提一下我的看法。

 

  一、威客到底是不是Web2.0?

  昨天新浪博客推荐了“威客网”CEO刘锋的文章《关于威客不属于web2.0的说明》,称威客不是Web2.0。

  刘锋先生引用的是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到的概念:“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但我以为,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而关于威客的定义:威客-- Wit(智慧),key(钥匙),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

  所以,如果要讨论威客是不是Web2.0,主要就看是否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从这点上看,威客基本上算是一种Web2.0,起码是一种准Web2.0。因为,多数情况下,这类网站或模式中用户既可以是产生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只不过有时这个多数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可能是企业。但可以类似地理解,博客中也有企业开博的。只不过,威客模式更倾向于体现智力、技术的价值,并且其中有些更有商业的味道存在。

 

  二、“C2C威客”与“任务招标”是威客新模式吗?

  一般对威客模式划分为两种:

  1、悬赏式--提问者将问题标价悬赏,威客利用个人的技能,知识,智慧形成答案通过竞争中标。范例网站有google answer,新浪爱问,百度知道,k68,任务中国等。这种模式对提问者有利。 

  2、知识出售式--威客根据个人的技能,知识,智慧形成智力作品存放在网站上。有疑问者通过查询寻找到合适的作品进行买卖。范例网站有泛世纪,搜库网,这种模式对威客有利。对于这类威客模式,我曾经撰文称之为“疑似维客”,因为从形式上其有点象维客。

  但是,前两天,又有报道称“威客界掀波澜惊现‘招标任务’模式”,似乎提出了威客方面的新模式。还有前期,“淘智网”CEO龚兵提出了“C2C威客”。

  对于“招标任务”模式,有关报道称走向国际的“任务中国”网站,自年中获外资注入后,将再度向国内中小企业主开展一系列服务型电子商务服务(Service Electronic Commerce),对外传其为“Quake”,又称“招标任务”模式。任务中国方表示:在研发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自身客户大多是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主,因此在参考了多种传统商业模式后,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良,最后“移植”到线上,遂有了现在的招标任务模式。‘招标任务’模式借用并完善了传统商业模式,且具体到每一细节的操作上,有望令企业的满意度最大化。

  但我认为,“招标任务”模式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威客模式,它只是将原来悬赏式模式进行了完善,或在交流功能上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更便于任务提出方与参与投标者进行更好的沟通,而原来这种沟通可能有作弊的嫌疑。其实,招标的过程中最重要是招标方要能够准确地描述需求。

  对于“C2C威客”,淘智网CEO龚兵称,其类似于悬赏型威客,但“C2C威客“是一个C2C平台,在这里,我们的顾客可以通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讨价还价。人们可以在这里开店出售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给那些有需要的人。有些人如果换了工作岗位甚至改了行,他们之前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可能就浪费了,但通过这个C2C的威客平台,他们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并帮助到他人。

  这样看来,“C2C威客”也是悬赏型威客模式的完善,也是让任务发布方与参与设计者之间更好地沟通。

  也许淘智网与威客网两位CEO可以有点想炒作概念的想法,我想在互联网行业里这也无可厚非。当然,不管怎样,两位CEO对威客模式的发展还是有观点,有推动作用的,应该肯定。

  三、关于刘锋提出的“威客地图”

  “威客网”CEO刘锋对威客的研究看来很专业,不仅其网站有专门讨论威客问题与成果的专题,其研究生论文也是讨论威客,其博客也主要是讨论威客的,并且他提出了许多威客上的理论,其中包括一个新概念“威客地图”,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似乎超前了一些,至少不是很容易理解。

  刘锋先生称,威客地图(witmap)是威客模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威客地图(witmap)的定义是通过互联网将人的地理位置,专业特长或兴趣,联系方式,威客空间这四个最重要的属性(不排除其他次要的属性如年龄,职业,性别等)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关于人的搜索引擎。威客地图是悬赏式网站和知识出售式网站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衍生物。直接寻找到人解决问题将是威客模式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刘锋先生还给其“威客地图”一个好的讲法--“互联网的下一代搜索引擎”。

  我认为,刘锋先生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很大胆,至少从更高的视野去讨论威客这一模式。不过,希望刘先生能将这个想法描述得再具体些,再准确些,并且可以对其可能的运作模式与商业价值进行一下研究与讨论,这样可能更具有实用性。另外,如果确实有用,完全可以和谷歌的李开复与百度的李彦宏等专门作搜索的几位一起讨论一下。

  还是那个观点:创意的出现是要有思想碰撞的。

  ===========================================================

  作者:陈永东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做一个更有成效的blogger这篇文章吸引了你们中的很多人,还引起了很棒的讨论。我很高兴与你们分享我的思想,同时也很高兴同时从你们那里得到同样很好的思想的回馈。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 “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别人赚钱。”Topix.net的Rich Skrenta解释AOL的政策时说到

  • “我上许多的新闻网站,因为我不相信其中任何一个。”17岁的Sean这么解释他如何阅读在线新闻的。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前两天在 del.icio.us 上看到了《The visual design of Web 2.0》这篇文章,读完之后觉得甚有道理,于是发信问原作者Jonathan能否将其翻译成中文,作者爽快地答应了,只要求链接到他的原文。忙了一个晚上终于翻译完了,才发现我的英文水平真的下降了很多很多,甚至连 as far as … be concerned 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虽然蹩脚的翻译使原文减色许多,但希望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文如下。(Original article


前一阵子维基百科的Web2.0条目包含了一节内容,专门描述Web 2.0的视觉元素,讲述了渐变色、绚丽的图标、反射效果、阴影以及大号字体等等。

但是几天之后维基人投票决定撤掉“视觉元素”这一部分。推究其原因,可能是Web 2.0的特性不能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规则来精确地定义。如果 Web 2.0 被理解为一种内容生成和发布的途径,那就没必要将其禁锢在视觉效果的框框里。

尽管如此,事实上大多数 Web 2.0 网站都有某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许维基人觉得这不属于Web 2.0的讨论范畴,但我却认为这十分必要。让我们开始 Web 2.0 的视觉之旅,看看所谓“Web 2.0风格”起着怎样的作用。

请相信我是Web 2.0

完美的 Web 2.0 依靠着访问者的力量。用户可以为Web服务制造内容,通过流行的点对点方式像“病毒”一样传播,并依照他们的意愿和喜好来提高内容的质量。

但是要让访问者为Web应用程序付出时间和内容,首先需要让他们相信你。为获取人们的信任,绝大多数 Web 2.0 网站都通过绝妙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友好、亲切的印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快的颜色得到了 Web 2.0 网站的青睐。大部分 Web 2.0 网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绿色,但是深蓝、橙色和粉红色也十分人气。浓重的主色调表明了幽默的态度,也有助于人们迅速注意到页面上的重要元素。

   

圆角革命

新的CSS技术支持圆角,使得圆角风格再次风靡世界。友好的圆角风格奠定了许多 Web 2.0 网站的舒适、通俗的基调。

  

FontShop有一篇分析 Web 2.0 图标的精彩文章,表明了圆角字体已成为流行趋势。它为一个公司的视觉形象带来了十分现代的风格。

   

免费无处不在

如果你已吸引访问者注册了你的应用程序,那么你应当毫不吝惜地送他们免费的账户。几乎所有的 Web 2.0 网站都将主要的经费奉献给了一条消息——“我们提供免费服务”。若这条信息出现在无处不在的星形标记中就更好了。

   

照片为大忌

在 Web 2.0 网站上,你找不到任何照片——那是小公司模仿大企业的伎俩。简洁的图标和截图,当这些成为 Web 2.0 网站的形象时,它们就成了今天的规则。三维圆角按钮会让页面变得高贵优雅,不使用则显得古板僵硬。

   

简单就是美

为提高用户体验,大部分 Web 2.0 应用程序都添加了技术层面或者组织层面,例如用 del.icio.us 管理链接,用 flickr 共享照片,或者用 Backpack 组织任务等,我们必须要熟悉这些新技术,并花些时间来管理我们的内容。好的Web 2.0程序应该十分轻快并易于上手,而巧妙的视觉设计和文字有助于减少入门障碍。

巧妙地利用布局、颜色、输入和文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访问者的负担。

越大越好

谈起 Web 2.0 当然是越大越好。这里指的是大号字体。大号文字省眼,与流利的书写配合使得信息更容易吸收。如今,网站的可访问性十分重要,因此有经验的网页设计师可以使用超大文字。

   

空白的活力

Web 2.0 网站的布局可以做得很小。巧妙利用空白可以提高页面的易读性和易用性。空白可以分离出重要信息,使眼睛得到休息,并给人以冷静和有秩序的感觉。宽敞的文字布局也使得文字复制更容易。有些 Web 2.0 布局小得近乎无法忍受,但如果设计得好,紧凑的页面也会值得深深品味。

  

好点子

友好、风趣的书写可以让作者和访问者建立良好的关系。A List Apart使得FlickrPhotojojo脱颖而出,这是个许多Web 2.0网站都应该学习的案例。WebTango不仅仅是免费,它提倡的是“free of additives, cholesterol, ozone-depleting CFCs, and most importantly, free to use(无添加物,无胆固醇,无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最重要的是,免费)”。Tioti不只是拥有标签和RSS,它拥有的是“tagging and RSS up the yazoo”。FFAQQLY的创立者David Liu不是一个不露面的虚拟任务,而是“你注册后的第一个朋友”。eSnips的工具条不只是可定制,它是“有一大串超酷用法的工具条”。想个好点子吧。

意犹未尽

Web 2.0 网站有很多视觉设计倾向,乍一看似乎并没有某种固定的模式,但无一不在追求注意力。“湿桌子”效果(charlee注:反射效果)、“星形”效果、“玻璃”按钮,造就了众多的 Web 2.0 的绮丽。

   

总结

我的 Web 2.0 视觉设计之旅就到此结束了。也许“Web 2.0风格”会在一年后过时,但它一定会为延长网站寿命做出巨大的贡献。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赛迪网技术社区 作者:执木

当设计大型程序的时候,您必须时刻留心不同设计选项对诸如性能和可扩展性这样的特征的影响。随着软件产品的日渐复杂及其无所不在的部署,软件的“可测试性”也成了更重要的考虑事项。

  彻底测试代码的重要性是显然的。花在编写测试和测试代码上的时间和精力给您带来的回报是维护成本的大幅降低。

  然而,除非您很小心,否则您花在测试代码上的精力可能会首先达到花在编写代码上的精力的几倍!我曾看到程序员们齐心协力地对他们的全部代码进行单元测试,结果花在上面的时间使大多数人都以沮丧而告终。

  幸运的是,没有必要这样。在您设计软件的时候应用一些基本原则,编写易于测试、甚至使测试成为乐趣的代码是可能的。

  跟其它编码原则一样,这些原则也不是不容置疑或不可改变的教条。有时候打破这些规则也是必要的。因此,理解每条原则背后的动机和判断何时这些动机不适用(或应让位给更关心的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原则 1. 到 GUI 视图的外面去

  尽可能把代码移到 GUI 视图的外面。然后各种 GUI 动作就能成了模型上的简单方法调用。为什么您需要这样做呢?

  对 GUI 测试者来说,通过方法调用测试功能比间接地测试功能容易的多。

  另一个好处是它使修改程序功能而不影响视图变的更容易。

  当然,视图中也可能存在错误。在理想情况下,对程序的测试将同时检查模型和视图。(想更多了解测试视图,请参阅我关于 Liar View 错误模式的文章或 Jeffries 等人的 Extreme Programming Installed。这两个链接都在参考资料部分。)

  原则 2. 使用类型进行错误检查

  类型是您的朋友 — 尽可能多地用类型系统自动检查错误。

  类型能在程序运行之前自动捕捉程序中的错误。没有静态类型检查的话,类型错误将作为破坏者逗留在您的程序中,直到恰当的执行路径碰巧把它揭露出来为止。

  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类型的长处是棘手的。通常,一组数据结构可以在一个抽象级别上一起使用,或者被分出,成为一个单一的、更高抽象级别的一个新的相关数据类型。

  事实上,编程语言自身的历史可以看成是可以编程的抽象级别的逐渐提高。汇编语言提供了比特到整数和浮点数的抽象。接下来是记录和函数抽象,然后又是诸如对象、类、线程以及异常这样的抽象。

  在每一抽象级别上,达到与更高级别抽象一致的功能是可能的,但那实质上仅仅是耗费更多精力,冒更多的错误风险。

  在面向对象语言(其它现代语言也一样)中,一个程序员在设计抽象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哪个抽象级别上设计程序就成了基于折衷的决定,比如由抽象级别提供的更多的健壮性和由于不能在更低抽象级别上工作而带来的表达性(有时是性能)的损失。

  通常,高级别抽象带来的健壮性和简单性的价值很少被其它考虑事项超过。(要了解对这个问题的更多讨论,请参阅我关于 Impostor Type 错误模式的文章,在参考资料部分有它的链接。)

  原则 3. 使用调节器避免“故障线路”(fault line)

  我用“故障线路”来指独立组件之间的接口,独立组件之间和组件与其相应子组件之间相比,很少有交互。这种故障线路的一个典型示例是 GUI 视图和它的模型之间的接口。其它示例包括在编译器中处理的不同阶段之间的接口或操作系统的内核和用户界面之间的接口。

  找出程序的故障线路,然后用具有转发功能的调节器快速访问聚合组件。

  沿着故障线路隔离测试每个组件通常更容易。但如果每个组件暴露的对象有很多,或者组件中您想测试的一些对象只有通过多个嵌套引用才能访问,那么测试就会变的很乏味。

  不用隔离测试,而是拥有您在它上面调用您想测试的各种方法的单个调节器对象通常是有帮助的。这个对象然后能把这些方法调用转发到适当的地方。

  沿着相同线路,设计和自己的测试代码串联在一起的程序组件接口是有益的。这将使您把注意力集中在使这些接口尽可能简单上。

  原则 4. 方法:小型签名和缺省参数

  使用小型方法说明和重载带缺省方法参数的方法将使您在测试中调用这些方法变的愉快的多。否则,在测试这些方法时您将不得不构造额外参数。如果参数很大,那么将很快导致代码膨胀。更糟的是,它会诱使您编写比在其它情况下更少的测试。

  原则 5. 访问器不应修改内存状态

  请在您的测试中使用不修改内存状态的访问器来检查对象状态。

  在某些方面,测试和实验室试验相似。它们都想证明特定假设有效。如果特定检查动作改变了该领域的状态,那么要这样做会变得困难的多。

  与量子力学领域不同,计算机进程的状态可以不修改就被检查。使用这种原则对您有好处。

  原则 6. 用接口说明外部程序组件

  用接口说明外部程序组件使得我们可以容易地在测试案例中模拟这些组件。

  这条原则能节省大量时间,特别是当外部组件的实现还未完成时。通常,大多数基本组件都不能准时可用。如果这些组件不在适当位置您就不能测试您自己的代码的话,那么您就在朝灾难走去。您的客户不会关心您只有两个小时来集成迟到了两周的组件。他们知道的全部就是整套产品被延期了和这是违约的。

  原则 7. 优先编写测试代码

  优先编写测试代码。这是标准的 XP 方法,但却总有一种忽视它的诱惑。

  每次我屈服于这种诱惑时,我都感到后悔。假设您正努力生产正确的代码,那么您 好象能从推迟编写测试代码中节省的时间其实只是一个幻想。

  注意:这不是说您应该一次性编写全部测试代码后,再一次性全部实现。编写一些测试代码,实现它们,再编写一些测试代码,再实现它们等等是个更好的办法。设计以这种方式得以进展;在实现阶段捕捉错误并在下一组测试中改正它。以这种方式编写测试也更少会使人畏缩。

  代码比您需要的还多?

  只需一点点努力,就可能容易地对任何程序进行彻底的测试。当然,不可避免存在这些原则不适用的情况;于是,看起来好像不可能对功能进行测试。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尽力退一步地看这个问题,“我怎样才可能测试这种代码?”相反地,我问自己,“我怎样才能以可测试方式编写这些代码呢?”这种想法上的改变的结果经常是增加了大量 仅仅服务于简化测试的功能。

什么?别担心;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正常。

  就象很多现有的设计模式,它们只是为了增加程序的可扩展性就往程序中添加很多类(例如 visitor、decorator 等等),开发简化测试的新模式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面向对象语言的很多特征都是为了简化扩展而包含进去的;为什么语言的未来版本(或全新的语言)不应包含简化测试的特征。

  对 Java 语言来说,这已经开始。人们计划在未来版本中包含很多更强大的类型系统、断言(assertion)等等。就象面向对象的语言已经增加了我们重用和扩展现有代码的程度,将来,面向测试的设计和特征将帮助我们增强新老代码的健壮性。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高粘度是web 2.0的一个特征。所谓高粘度,我的理解是,让用户自始自终尽可能长时间的呆在自己的网站里活动,如果有可能,情愿让用户死在自己的网站里。
事实也正是如此,纵观大部分所谓 web 2.0 网站(尤其是社区类或有社区服务的),大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仅仅是一个起点。用户就从这个点走到另外一个点,然后不停的转下去。这个节点可以是任何东西,可能是一个标签(Tag),也可能是一张图片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用户……这些节点,大部分都是由用户自己创建的。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一直坚信的认为:艺术是科学的,设计是需要依据的。有那么一句话“优秀的设计来源于深刻的理解”。

在南京的时候正在读大三胥同学告诉我:身边的情况让我担忧,他们根本不去自己理解用户理解需求,用韩国人的模版,出来的东西几乎一样。言下之意:中国设计被韩国人害了……

于是我说:这个一个很正常的过程也是行业分层分级的充分体现,随着你接触的层级不同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圈子又会不一样,可能那个时候你又会说出来另外的担忧。其实不要去管别人怎么做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主要是你自己坚持,一定会有好收获的。除非你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做这个行业了。
于是我们又谈到了有什么样的方法去做设计的用户分析,如何去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爱好,如果去做出来满足需求且又是用户喜欢的设计。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uicom.net 作者:白鸦

1、元旦之前受赵晨之邀作为讨论嘉宾参加了ACM组织的“人与信息社会巡讲”。

2、去之前赵晨发给了我大致的讨论提纲。咣当了好几下~

说实话,我是硬着头皮去的,因为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提纲上的每个讨论话题都可以著书立传。

不过,实际的讨论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学究。大概也是因为大家受了点我这种野里夜气的影响 :)

3、期间,赵晨介绍了IBM那边对于“可用性”、“UCD”、“用户体验”的定义:(大意)可用性是指标、用户体验是目标、UCD是思想和信仰。

这句话值得不少人记住。

4、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也可以非常灵活和具备技巧性;但“设计”其实是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环节。

从一开始的概念讨论,就有人不断的忍不住问:“那么,如何设计用户体验呢?”

5、后面讨论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介绍了我这边的互联网产品常见做法:

1》划分用户群。

什么样的人群我主要服务。什么样的人群我不服务。 通常我没法去设计一个8到80岁都适应的产品。

2》做一个典型用户。

要做互联网你必须做一个职业网虫,要做手机你必须玩过10款以上手机,要做搜索你必须每天搜索200个词以上。

做搜索的人不用搜索,做手机的人现在还只有第一款手机,那么你别干了。耽误自己。耽误企业。耽误用户。耽误国家。耽误社会。

(毅斐兄后来反对说:很多产品你根本无法做一个典型用户,特别是非消费类的产品。 我补充:如果不能做一个典型用户,那么就走近他们。越近越好。)

3》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

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根本,我们的需求也是命根。用户需要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给他,我们需要的用户不一定都买账。

4》规划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东西暂时不做。

首先要搞明白我有多少人,多少钱,多少时间。决定什么东西现在不做很关键、很难,但必须决定。

“什么东西先做”也是很有艺术性的事情,它不只是有设计、产品、技术、商业等因素在内,甚至包括“传播”都需要做一定的考虑。

5》快速设计、快速测试、快速上线、快速调整、..

互联网是试验田,田里有很多快鱼吃慢鱼的游戏。不等产品完美就得上线。但不完美的是功能不是质量。

6》坐怀不乱。

始终清醒的认识:“什么才是对用户有用的”。

不一定非得给他需要的,但一定给他对他有用的。

6、其实那天讨论了很多东西,但都不记得了。(想念我的录音笔呀…)

原文:http://uicom.net/blog/?p=704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落伍 作者:小魏哥

现在很多站长朋友都想开网店,网店跟垃圾站不一样,商业竞争很厉害,只能靠出苦力来推广,小魏推荐你十种方法:

  一. 网址登陆

  对于一个流量不大, 知名度不高的网店来说, 导航网站能给你带来的流量远远超过搜索引擎以及其他方法。单单推荐给网址之家被其收录在内页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每天就给易翠网独立网店系统用户的商城网店带来200左右的流量。这里列出几个流量比较大的导航网站给大家:

  http://www.hao123.com 网址之家 世界排名 274 可见其流量之大 http://www.265.com 265网址 世界排名 9,705 流量也挺大

  二. 友情链接

  友情连接可以给一个网店带来稳定的客流。

  谈友情连接最好能连接一些流量比自己高的,有知名度的网店并且和自己网店经营商品互补的网店。例如:网上销售手机的网络商家和销售手机配件的网络商家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

  三.登陆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给网站带来的流量将越来越大,以后搜索引擎将会成为网络购物者的主要入口。登陆目前有登陆骑兵等许多软件。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手工登陆。通过手工登陆到的网易,yahoo 等搜索引擎都给其带来不少流量。其他一些门户网站目前采取了收费登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过我个人认为,其投入和回报不太划算。

  中文搜索引擎,目前用的最多的是百度和GOOGLE ,目前此两个搜索引擎都有收费服务,当然也有免费登陆。 对于收费服务,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百度是每下点击0.3元。google每下点击为0.5元,其他的中国搜索联盟也有收费排名服务。个人认为价格较高,不太划算。

  四. 网络广告投放

  网络广告投放虽然要花钱,但是给网站带来的流量却是很客观的,但是商务网站广告的投放不同于一般的网站,有自身的特点。

  对于商业网站,高质量的客流很为重要,广告投放一定要有目标性,不能够花钱打水瓢。

  对于一个商务网站,客流的质量和客流的流量一样重要。此类广告投放要选择的媒体非常有讲究,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潜在客户是那类人群,他们有什么习惯,然后寻找他们出没频率比较高的网站进行广告投放。也许价格为高些,但是它给你带来的客户质量比较高,所以给你带来的收益也比较高。比如:作为 卖化妆品的网站 娑诗名妆特卖网 在某著名女性网站投放高,价格虽然有点高,但是带来的质量比较高,成为自己客户的也比较多,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 邮件广告推广

  广告邮件目前大多都成了垃圾邮件,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邮件地址选择,邮件设计等原因。 广告邮件要设计的让人喜欢,发给不讨厌它的人,很不容易。

  1.标题建议:吸引人、简单明了。不要欺骗人。

  2.内容建议:采用HTML格式比较好,另外排版一定要清晰。

  不过,广告邮件群发如果搞好了,其效果却是也非常有效,而且成本不高,目前,在国内。200块钱就可以买到群发软件带1亿个邮件地址。

  另外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加入邮件列表功能,可以让网友订阅自己的电子杂志,然后在电子杂志种融入病毒式营销的相关策略。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注:广告邮件,且勿盲目的乱发,否则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六. 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主要是利用互利的方法,让网友帮自己宣传,制造一种象病毒传播一样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

  1.免费服务 如果有条件,可以为网友提供免费留言板,免费域名,免费邮件列表,免费新闻,免费计数器、免费电子图书等等。然后这些服务中都可以加入选择自己的广告或者连接。由于是免费,所以可以迅速推广。

  2.有趣页面 制作精美的页面,或有趣的页面常常在网上被网友迅速宣传。所以,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或者有趣的页面像朋友推荐。

  3.其他方法 自己制作软件来宣传,比如制作腾讯QQ除广告显IP版本,加上自己的网站连接,如果软件好的话就会被众多软件下载网站收录。到时你网站的知名度和流量也获得了很好的提升。

  七. BBS 宣传

  BBS 宣传,虽然花费精力,但是效果非常好。网络营销,细节致胜,网站推广,全面出击。BBS宣传要选择自己潜在客户在的bbs,或者人气比较好的BBS 。 BBS宣传注意一下几个策略:

  1. 不要直接发广告。 这样的帖子很容易被当作广告贴被删除。

  2. 用好头像,签名。 头像可以专门设计一个,宣传自己的品牌,签名可以加入自己网站的介绍和连接。

  3. 发贴要求质量第一 发贴不在乎发贴的数量多少,发的地方多少,而帖子的质量特别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发的多,但总体流量不多,我们发贴,关键是为了让更多大额人看,变相的宣传自己的网站。所以追求的是最终流量。所以发高质量的帖子,专注一点,可以花费较小的精力,获得较好的效果。

  4. 适当托一把。 在论坛,有时候为了帖子的气氛,人气。你也可以适当的找个托,也可以自己注册两个帐号演一把 。

  八. 活动宣传

  活动宣传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不过不是什么活动都能够有效果的,想有很好的效果,就必须有很好的策划。

  一直觉得,商务网站的最好的宣传方式是口碑相传,如何能让你的商务网站的客户帮你宣传呢? 最基本的是自身要做好,四个字:物美价廉。

  九 .优化你的网站

  所谓优化就是选择好的标题,内容围绕关键字,小魏并不同意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换种思路,比如卖化妆品,写产品名称为”玫瑰精油“”纯露香水”,像这种关键字搜索量极小,换种思路,我们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会搜索”可以去青春痘的化妆品”.

  十 .留住老浏览者

  我们在卖产品的同时可以发布一些相关知识,尽量留下浏览者的QQ,电话,或者Email,发布一些对她比较有价值的产品或文章之后通知她一下,她不会反感的。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网络

NewWebPick集结中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巴西、波兰、美国、新西兰各国当红商业设计师和团队,起草编写了“设计师十之诫”,希望对准备从事或正在从事设计行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对“设计师”这个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SeanKing


《NewWebPick》电子杂志邀请全球500强企业中的企业领袖及资深市场总监,对设计师

lin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